靳埭强这个名字,在很多年轻设计师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分量,只要有他出现的活动,总是会全场爆满,挤得水泄不通。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一定会看过他所做的设计,他的作品,存在于你我身边,更影响了这个时代。
2017年6月,靳埭强设计奖获奖作品精品展来到广州,靳叔也出现在展览会场发布了今年设计奖的年度主题“缺”,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作品,探讨设计的方法。记者也在此时,与靳叔来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就设计奖的创立说起,了解靳叔的设计人生。
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 靳埭强
以下为对话全文:
【记者】:设立靳埭强设计奖,您当时的初衷是什么?
【靳埭强】:改革开放后,我经常回国讲学,也做过一些专业比赛的评审。但是对一些比赛的评审标准和制度不是很赞同,我认为比赛就应该以水平及原创创意作为唯一的评审标准,没有其他条件可以去影响这个比赛的颁奖。一些不好的作品获了奖,等于是害了他,这是不公平的制度。所以后来我决定自己设立一个奖,想去树立一个好的标准。一开始这个奖是属于民办的学生类设计比赛,我想让学生知道获奖作品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要求,之后有一些设计奖都是用我这种模式来做的。
【记者】:您的设计奖是怎样的模式?可以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靳埭强】:我是主要策划人,也是其中一个评委,评审团里面还有联合主办学校的教授及国际级的专业设计师。这是国际标准的评审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普世价值观,一定是公开公平公正。我本来一直都是做学生比赛,但在几年前开始觉得,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是很关心这个比赛,我也觉得应该培育、鼓励年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所以我设置了另外一个专业组的奖项,40岁以下的,是不是设计师,是否设计专业都没关系,只要有设计作品就可以参加。
【记者】:主要是平面设计的作品?
【靳埭强】: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平面设计师,我们的大部分参赛做作品以平面为主。其实平面设计在中国的现代设计来讲,是发展得最早和比较蓬勃的一个类别。但其实什么作品都可以参加,比如我为了鼓励包装设计作品,我跟包装设计杂志合作,让他们每年在全国作品里面选一个最佳包装奖。将来如果有人赞助产品设计奖,我也可以设置一个最佳产品奖。
【记者】:您曾经获得过那么多的奖项,有了这些成就之后毅然选择回国做设计教育,而且一做就是那么多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靳埭强】:这也是我人生里面的一种思考,我出生在广东番禺,十几岁去香港,当时香港比较重视外国文化,整个社会大部分居民都是华人,因此很崇洋,所以在设计行业里面,可以收到最高价格设计费的都是外国人。我们身为华人,进入了这一行,也是非常艰苦奋斗做到专业设计师的级别,但还是比不上外国公司,一个外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师和中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师的地位和待遇是不对等的。我为什么要鼓励华人设计师,是因为我想在设计这个领域里,多一点中国的杰出人才出来,这是第一。
第二,为什么办比赛?我从小就非常热衷于参加比赛,我觉得拿奖是非常受鼓励的,而且参加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过程,你要去竞争,看看自己跟别人的水平差距。在一个崇洋的社会里面,我不仅参加本地比赛,还会参加国际比赛,所以我是用比赛去学习,用好成绩去证明自己。这些经历让我觉得有必要去做设计比赛,而且要以国际高度去评审,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国际水平。
【记者】:靳埭强设计奖每年都会有主题,我们看到之前很多年的主题都与中国文化有关?
【靳埭强】:差不多十几年都是做中国文化主题。靳埭强设计奖建立初期,都是跟社会、政治有关的题目。曾经有一届是商业主题,因为当时的策划人希望用这个奖找商业赞助,我后来没有和他继续合作了,不是说设计和商业挂钩不对,但是我觉得偏离了我原本纯粹的学术目的,是让年轻人做好设计而设的比赛,所以后来我把这个比赛落在汕头大学去做。
我在汕头大学担任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办学宗旨第一句就是“以中国文化为本”。我觉得设计应该跟当地国家文化有关系,中国以前往往是崇洋,别人是什么风格我们就模仿什么风格,这样就变成没有了真正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和文化。所以这个比赛也贯彻了我的办学宗旨,会有比如“汉字”、“茶”等等这样的主题。
【记者】:那么今年的主题为什么是“缺”?
【靳埭强】:“缺”在中国审美里面是比较另类的,但其实跟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很有关系。因为人生是追求圆满、幸福的,但事实上人生不容易做到十全十美,我们不应该执着追求完全没有瑕疵的完美,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观。
【记者】:这个主题听起来比较抽象,也会更加有思考性。
【靳埭强】:生活、宇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就好像月圆月缺,这其实就是不完美的一种接受,这也是一种现实。如果我们讲求真,这才是真,很多东西都是有一种残缺的意象。这个残缺虽然有一些伤感,但不等于衰败或者死亡,其实历代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描述的都是一些残缺的意象,而不一定是很圆满的。
【记者】:除了这个奖的主题之外,其实从您平时做的设计可以看到,都有很深的中国文化融入在里面,这跟您的各方面经历也有关?
【靳埭强】:是的。中国文化在以前很多时候是被忽视、压制的,当然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是对的,但太崇洋,不将自己的文化融入进去,这就是很大的缺失。中国人对于中国自身文化以及外国先进思想的学习过程,我认为是很痛苦的。比如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等,每个时期都有这种思想,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
我在年轻的时候,我初学素描、水彩等,都是从西方艺术开始。后来学设计,也是受到北欧思想所影响。水墨画我也是画当时最潮流的流派——波普艺术,一直画了5年左右,其实当然我已经受到外界的注意了,但我最初参加国际比赛的成绩不是很如意,那么我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因为忽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我在哪里生活?我面对什么群众?然后我就觉得自己应该重新在中国文化里挖掘一些材料进行创作。我最初也是很表面的,在民间艺术里面拿一些图腾,拿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融入到设计里面去。
我画画也是慢慢从水墨画转到山水画创作,因为中国水墨画不仅是画画,而是要有一个思想在里面。从中国的哲学、儒释道等思想里,引发出来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态度,我们虽然在做现代设计,但一定要有这种思维,我们要进行这样的探索。
【记者】:您觉得设计师是否需要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
【靳埭强】:每个艺术家无论做什么创作,本身都可以通过去寻找、探索,来获得自己的语言。这个过程慢慢累积,你讲故事的习惯、你所表达的方式,就会流露出一种取向,就自然成为风格,而不是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一个风格。
但如果从商业设计角度讲,我觉得个人风格是排到后面的,因为设计是为人所设计,你要维护和正视的是企业/品牌的理念,而不是你的理念,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延展,配合企业/品牌去完成他们对消费者的承诺。
【记者】:我知道您也做过很多商业设计的合作,那么您认为设计对于商业的意义在哪里?
【靳埭强】:设计是一种生活里面实用的需求,如果善用设计,是能够促进商业行为或者让企业得到商业利益,也可以让消费者使用到更好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为他们的生活增添美好。
我现在不做商业设计了,我想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做自己最关心、最喜欢的事情,因为我的人生目标不是赚钱,而是做好艺术创作。因为做商业设计是一定要对企业、大众负责,这个责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压力。
做文化类的东西是我个人喜欢的,文化对于人的生活来说,意义会更加重大,可以产生影响力。我设置过一个叫设计伦理的课程,这个课程讲的是设计不应该只是为人,而是应该为整个时代去做,以关怀的心做设计,为万物而设计。因为人太自私了,很多时候会做出伤害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生存在这个地方,也不希望它过早破灭。
【记者】:您曾经培育了无数的年轻设计师,那么对于当下的设计环境,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年轻人呢?
【靳埭强】:其实每一个时代都一样,年轻人都会存在迷茫。这是因为学校的教育跟现实的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我们不应该批评它是一个缺点,因为在教育层面,我们不应该这么快就教学生面对现实要低头,我们要尽量在教育时期,去培养学生对梦想的追求,要有原则。如果在求学时期都没有给学生这个空间去发展,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现在有一些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取向的教学,有时候这是现实的问题,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早一点进入职场再持续进修,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其实我也是没有大学的学历,当时我是半工读,白天工作,晚上学一些伟大的思想理论启发自己的创意,这需要年轻人入职之后的自觉。
最主要我想告诉年轻人的是,在工作中你是团队里面的一员,那么你就可以锻炼自己,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你怎样可以把这份工作做得不同?你可以去表现自己,这是一种职业锻炼,但你自己也要头脑清醒,如何寻求到自己可以发挥到的东西。做设计师一定要有压力,在世界上没有容易的工作。
【记者】:而现在年轻一代设计师处于互联网时代,您觉得设计师在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呢?
【靳埭强】:现在有一些以教软件为主的教学,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软件只是工具,工具就需要自己去摸索,而不是需要老师再花时间去教怎么用这个软件。如果明天不用这些软件作为工具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不会设计了?
另外,年轻人应该早一点关心自己的文化,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超时代的观念,不是说拿来用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你要重视怎么把文化融入到你的创作里面,而创作的目标是解决人生问题,所以把文化吸收了,也是在丰富我们的人生。
【记者】:好的,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
邮箱:3579963013@qq.com
电话:021-6806 9669
地址:上海市沪南路2583号 阳光大厦405室
邮编:201315
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典藏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22 沪ICP备2022001293号